廉政電子期刊第137期
法令天地 警藏他人皮夾內現金,犯了貪污重罪! 葉雪鵬(曾任最高法院檢察署主任檢察官) 不久以前,一位好心的李姓民眾,在宜蘭縣的礁溪五峰旗風景區遊覽時,拾獲一個他人遺失的皮夾,打開一看,皮夾內存放有現鈔與名片,便照著名片所載的手機號碼撥電話與失主聯繫,結果沒有回應。只好將皮夾送到當地的礁溪派出所招領。坐在值班檯上的一位邱姓警員似乎懶洋洋地打不起勁來辦事,沒有當著拾得人的面清點皮夾內的財物,也不掣據給拾得人,隨即將皮夾收進自己辦公桌的抽屜內,就要拾得人離開。 備註: (本文摘自法務部全球資訊網法務時事專欄) 時機歹歹,如果有高報酬、低風險的投資機會在眼前,想必大家一定會心動,等等,先別急著匯款!詐騙集團利用社群網站找尋被害人,假借交友名義跟民眾聊天,過段時間取得被害人信任後,假稱有內線消息邀請參與投資,有民眾因此受騙上當新臺幣300萬元。 一、申辦政府機關、金融機構或其他機構之各種業務,需要提供個人資料以及身分證等證件,務必確認需在所繳交的證件影本上註明「僅供申辦○○業務使用」,以免不小心外流時被不肖分子移做他用,使自己成為人頭帳戶。 總之,個資外洩防不勝防,除了平時應養成良好的習慣外,切勿隨意提供個人資料並避免不當的網路行為,而在提供個人資料以申辦各項業務時亦須十分小心;當遇到疑似詐騙電話時,更應冷靜以對,小心求證,切勿驚慌,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本文摘自澎湖縣政府稅務局政風室網頁宣導) 珍惜現代人的退休餘命,可能超過人生歲月的三分之一,甚至比青壯時期的工作時間還長。 一般所謂布施,乃指施捨財物予貧窮之人。在佛學理論中,布施的範圍甚廣,主要分為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對退休族而言,錢財的布施,需考量自己的經濟情況,量力而為即可。至於法布施,在佛家意為能宣說佛法,令聽聞者解脫煩惱,離苦得樂;多數退休族在過去長期的事業拼搏與職場磨練中,累積豐富的人生經驗,有挫敗的打擊、有成功的榮耀,有坐困愁城的煎熬、有絕處逢生的驚喜,這些寶貴的處世智慧和生活哲學,正是「法布施」的最佳題材;若能以真誠的態度,教導後生晚輩行正路、做對事,減少生命中的淒風苦雨,必將功德無量。至所謂「無畏布施」,是指能助人遠離憂慮恐懼,如協助救護馬路上車禍意外或路倒者;在醫院擔任義工,探望、安慰、鼓勵病苦之人或臨終關懷等。當然,平時一句溫馨體貼的話,一抹充滿善意的微笑,一個親切柔美的眼神,都是在行布施,除能增進圓融的人際關係外,也可減緩生理老化,一舉數得,退休族何樂而不為? 人痛苦的原因多來自於欲望之不能滿足,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太多。於是錙銖必較、爾虞我詐、巧取豪奪,甚至殺伐征戰,永無寧日。退休族在滾滾紅塵中經歷大半人生,若不能體認「命中無時莫強求」之古訓,還盲目投入大筆資金於股票、房產、基金,甚至博奕等金錢遊戲裡,妄圖在投機與理財的風險夾縫中大撈一筆;若不幸血本無歸,賠掉棺材本,落得晚景淒涼最是可悲。《論語.季氏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上了年紀之人,精神體力均已衰退,如仍鎮日在紅塵裡競逐名利、患得患失,日子將不得安寧,甚至惹禍上身。此外,老子《道德經》亦教示我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能知足者才不會自取其辱,懂得適可而止者,將不會讓自己陷於危難,日子始能長保平安。以上先哲之千古垂訓,退休族可當成座右銘,時時惕厲自勉。 懂得活在當下的人是幸福的,古時曾有一位禪師告訴弟子:「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就是最好的修行。」看似簡單,其實不易,因為一般人吃飯時不專心吃飯,百般思索;睡覺時不專心睡覺,千般計較,一生難得安心吃飯睡覺。多數退休族在過去的職場生涯中,長期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經常為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委曲求全,心為形役久矣。退下來之後要懂得解放,學習莊子「乘物以遊心」的自在消遙,感悟眼前的任何事與物僅是一個過程,不過只是我們乘坐的車馬、器具而已,最終目的是達到心靈的悠遊境界。如明朝洪自誠《菜根譚》名句:「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活在當下、不停留過去、不臆測未來。退隱江湖之人,應該忘掉過去的叱吒風雲與光環榮耀,放下生命中的執著與煩惱,珍惜每一個當下,認真欣賞周遭的一草一木,仔細覺察擦肩而過的每一張臉龐所映現出的憂悲與歡欣。閒暇時不妨多擁抱過去鮮少駐足欣賞的大自然,畢竟「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退休族最閒,可以悠哉閒適地傾聽天籟,品味造物者之無盡藏。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正如樹葉枯黃終將掉落。任何人面對死亡難免恐懼憂傷,除了不捨離開身邊最親近的人外,也必須捨棄所擁有的一切財富。然而,對於死後世界的未知,才是恐懼的最大原因。《心經》:「心無罣礙,故無有恐怖」,如何除卻罣礙,坦然無懼地面對死亡,是每一個現代人必修的功課。一般人藉宗教信仰,把生命寄託給超越的力量,其一可消除現實生活中的痛苦遭遇,其二也回應關於死亡或死後世界的迷惑。退休族縱使年方半百,也比青壯年更接近死亡,除了寄託宗教信仰外,也可以效法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由知天命到順天命,時時對天存敬畏之心,不狂妄自大,心存感恩,順應天道而行,隨心所欲,天人合一。最後必能如〈易經.大有卦〉上九爻辭:「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得天之助,超越生命囿限,心中了無罣礙,生無憂死無懼。 (本文摘自100年5月號清流月刊,作者服務於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失主在一小時後發覺皮夾遺失,便到礁溪派出所報案,值班的邱員竟謊稱沒有人撿到皮夾。失主只好無奈地離開。回家後發現手機有陌生人來電,去電聯繫後才知道是那位好心人李先生的來電,告訴他有拾獲皮夾,皮夾中的錢都在,已送到礁溪派出所招領。
第二天失主再去派出所認領,邱姓警員還是推說沒有人撿到皮夾。失主只好用電話與李姓男子聯繫要他出面指證,李姓男子打電話給邱員,說明確有將拾得皮夾送交他招領。邱員見無可抵賴,擔心事跡敗露,不敢再隱瞞,但仍財迷心竅,將其中現金四千元抽出入己後,才再將空皮夾交還失主。還安慰失主說:「錢不見是小事,再賺就有了!若執意要找回,他可以幫忙,只是有點困難而已!」失主見邱員話藏玄機,覺得可疑,便向主管機關警政署檢舉,經過調查,發覺邱員確有侵吞遺失物罪嫌,將他以侵占罪名移送檢察官偵辦。偵查後被依貪污罪中的侵占財物罪名提起公訴。一審法院判他有期徒刑二年十個月。邱員因此還受到服務單位的停職處分。
他不服判決向第二審法院提起上訴,理由是當天因為身體不適,精神欠佳。忘記有人撿到皮夾送來招領這回事,才會一連串出錯!高院法官審理後沒有聽信這派胡言,認為撿到皮夾送請招領,與失主報案中間只差一小時,遺失與撿到的地點都是在五峰旗風景區,哪有可能忘記?二審法院不採上訴人所作此項抗辯,並沒有違背經驗法則,想要將這種論斷推翻,也難!
一般人撿到他人的遺失物,意圖為自己不法的所有,將其據為自有,對於個人的人格,雖然造成瑕疵,但在刑事責任方面,只是觸犯了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條的侵占遺失物罪,給予懲罰的只是科處輕度罰金,繳了罰款也就沒事了,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件!
為什麼邱姓警員侵吞了別人送來招領的遺失物皮夾內的四千元現款,會被判處如此重刑?問題出在邱姓警員身為公務員,以公務員的身份,侵吞了經手的他人財物。必須要適用刑事特別法的《貪污治罪條例》來處斷。
「公務員」三個字,在《刑法》上的定義,依此法第十條第二項的立法解釋,是指下列人員:「一、依法令服務於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以及其他依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者。二、受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依法委託,從事與委託機關權限有關之公共事務者。」警察制度,依《憲法》第一百零八條的前言說法:是屬於「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或交由省縣執行」的事項。其中的第一項第十七款規定的便是「警察制度」。所以不問是中央的警察機關,地方的警察單位,在這些機關、單位內執行職務的警察人員,都是《刑法》所稱的「公務員」。政府為了嚴懲貪污,澄清吏治,制定了《貪污治罪條例》的刑事特別法,專門對付那些見錢眼開、魚肉人民的「公務員」,以及與「公務員」中的敗類朋比為奸,共同實施犯罪,不具公務員身分的平常老百姓。通常一般人犯下與財產有關的罪行,適用普通《刑法》的結果,刑責都不會很重。原因是這些犯罪行為,只是關係到個人的財產問題,不能與那些殺人放火奪人性命的重大罪行相提並論,所以不能將刑罰定得太重!可是對於身居「公務員」的人來說,就不能站在這些角度來考慮了,因為公務員們身為國家賦予執行公務的重任,竟不知潔身自愛,仗著「公務員」的身分循私謀利,那就不值得同情與原諒了!給予重刑嚴懲,並不為過!
就拿《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第一項的普通侵占罪為例來說,無「公務員」身分的人,如果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成立了這個罪名。法定本刑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如果侵占的標的,是公務上或者公益上持有的物,依同法第三百三十六條第一項的規定,法定本刑最高也只能處以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如果適用《貪污治罪條例》來懲處,同樣的侵占罪名,所要接受的刑罰,那就大不相同了!「侵占」的標的倘是公用或公有器材、財物者,依這條例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的規定,法定本刑是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得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侵占的標的屬於職務上持有的非公用私有器材、財物者。依同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三款的規定,法定本刑是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得併科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不過犯罪的情節輕微,犯罪所得或所圖得財物或不正利益又在新臺幣五萬元以下者,依這條例第十二條的規定,可以「減輕其刑」。邱姓警員的所為,是與這法條的規定相符,法官根據這法條的規定,給他減輕刑度後,才可以判他二年十個月的徒刑,已經是法內施仁了!
另外依刑法這第十七條的規定:「犯本條例之罪,宣告有期徒刑以上之刑者,並宣告褫奪公權。」被褫奪公權的人,依《刑法》第三十六條第二項第一款的規定,在褫奪公權期間,是沒有資格擔任公務員了。新聞雖沒有提到此點,但丟掉飯碗,則是必然的事實。身為公務員的人,「貪」字千萬碰不得!
一、 本文登載日期為105年7月11日,文中所援引之相關法規如有變動,仍請注 意依最新之法規為準。
二、 本刊言論為作者之法律見解,僅供參考,不代表本部立場。
機關安全維護 天上掉下來的賺錢機會?小心其實是詐騙陷阱
臺北市蘇小姐在家中瀏覽臉書時,和一名自稱宋一航的網友互相加為好友,雙方相談甚歡,不久後對方便表示自己任職於香港廣發證券的VIP客戶部門主管,有內線消息可供投資,但是礙於身分關係,必須找海外客戶才能投資,且表示獲利可觀,邀請蘇小姐合作投資一起賺大錢。蘇小姐聽完心動不已,便依據對方指示先匯了美金1萬元到對方指定帳戶,過4天後,宋男向蘇小姐表示投資已經獲利美金87萬元,邀請蘇小姐繼續加碼,蘇小姐便在3個月內陸續匯出7筆共計11萬美金,等到後來要拿錢回來時都聯絡不上對方,不敢置信自己居然被騙了。
另辛小姐也是在臉書上被該名網友加為好友,因辛小姐的興趣是舞蹈,詐騙集團便順著辛小姐的興趣攀談聊天,過一段時間後便表示有內線消息的投資管道,邀請辛小姐投資,辛小姐便前往銀行匯款。但詐騙集團為了避免銀行關懷提問,甚至指導被害人,如果遇到行員詢問金額用途時,只要簡單說明是匯款給海外親人,不得提到投資事宜,辛小姐便依照詐騙集團指示,陸續匯了5筆共計美金10萬元。
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統計近1個月期間以相同手法進行詐騙的案件數共計37件,詐騙金額自新臺幣數萬至數百萬元不等,詐騙管道以臉書為主。此類假交友投資的詐騙手法,被害對象以女性為主,年齡介於35至55歲之間,歹徒與被害人聊天取得信任後,再打著投資名義要求被害人匯款。警方呼籲,網路交友無論是借錢或是投資,只要談錢就要格外小心,有任何與詐騙相關的問題,都歡迎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
(本文摘自內政部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小叮嚀)
二、每個月的帳單明細、ATM交易收據、申辦各項業務作廢的申請書或其他任何記有個人資料的便條紙,只要是記有個人資訊,即使只是隨手寫下的便條紙,都應小心處理。常見如使用碎紙機處理,若無碎紙機時,也應將重要資訊部分重複撕毀,切勿隨手丟棄。
三、隨著資訊的發展,透過網路行為所造成的資料外洩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除了來路不明的網站別亂點擊,以免被植入惡意程式之外,所使用的瀏覽器也必須符合SSL或SET的安全標準,這樣才能確保在網路上進行交易時的資料是經過加密處理的;此外,P2P等分享軟體所造成的「個人資料分享」也是時有耳聞,在使用上也必須特別小心。
四、勿用過於簡單的帳號密碼,無論是提款卡的密碼、網路上各項服務的帳號密碼,請勿用生日、電話、身分證字號等容易識別個人身分的字串,以免當卡片遺失或是帳號被盜取時,密碼被輕易地猜測出來。
五、近年來因送修含有儲存裝置的3C產品所造成的個人隱私外洩事件,教人不得不警惕。若因故障需送修時,應確保個人相關資料已妥善處理,亦或請維修商簽訂切結書切結不會盜用個人資料,以避免資料外洩。
六、申辦加入會員,在提供個人資訊前,應詳閱說明及相關保密政策,是否有選擇不將資料提供給其他廠商的欄位,以免個人資料不當流出。
七、參加摸彩活動、路上隨機的問卷調查,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資料填寫,常常讓我們在不自覺中將個人資料流出,所以在填寫時應盡量避免填寫重要的個人資訊,留下的資料越少越好。
◎ 劉東原
「退休」二字,依辭典解釋為:「卸除職務的束縛,休養身心」。的確,無論從事何種行業,工作或職務的束縛,就像枷鎖般牢牢地把人的身心綑綁,一旦掙脫,確實需要好好休養疲憊已久的身心。
具有工作能力的人,無論在民間企業經營管理、生產勞動;或在政府部門執行公權、為民服務;或投身軍旅捍衛社稷、效命疆場;或獻身杏壇作育英才、春風化雨。除極少數特殊情形外,每個人遲早都必須從職場退下來,亦即將面臨退休問題。古代文官退休稱「致仕歸鄉」或「告老還鄉」,武將退伍叫做「解甲歸田」,都意謂著年事已高、體衰多病,或戰事結束、任務完成,辭官歸隱家鄉休養閒居或耕作,頤養天年。現代之概念主要為含飴弄孫、安享晚年。當然也有些人退而不休,利用在職期間習得之技術和積累之豐沛人脈,開創事業第二春。
現今談論退休生涯規畫之文章,多著重在養生保健、理財布局或寂寞排遣等方面,怎樣安頓身心則較少著墨。尤其要如何運用豐富的生命智慧去點燃生活中的每一盞燈,照亮自己和他人,使退休日子過得更光明適性、優雅自在,也讓周遭的家人朋友樂於親近,如沐春風般地感受長者的風範與智慧啟迪,就像籃球比賽中的那個球,大家爭著搶。畢竟,現代人的退休餘命可能超過人生歲月的三分之一,甚至比青壯時期工作的時間還長,若不認真規劃安排,難道真的只是吃飯睡覺拿藥,直到生命終了嗎?筆者試以加減乘除4字的概念,非關數學,效野人獻曝之誠,謹供現在及未來的退休族參考。加倍努力行布施
減些欲望少痛苦
乘物遊心真自在
除卻罣礙了生死
筆者任公職27年,自料不久之後也將加入退休族行列,享受安逸淳樸的鄉居野趣。個人以為,退休是人生中僅次於生死婚嫁的大事,若無縝密規畫、精巧構思,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此一生命中的重大轉折,用健康的觀念、愉悅的心情去接近退休後的人事物,創造人生後段的生命價值,則退休很可能是另一道枷鎖,重新把你的身心牢牢綑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