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分享土壤改良經驗 臺灣樹木越來越美麗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新聞稿
發稿單位:青年公園管理所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業務聯絡人:王淑雅主任
聯絡電話:0905-905-658
中日分享土壤改良經驗 臺灣樹木越來越美麗
為讓臺灣的樹木獲得更好生長環境,北市工務局公園處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及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合作,長期追蹤調查大安森林公園土壤改良試驗,9月底在林業試驗所森林研究大樓12樓國際會議廳舉辦「臺日都市林土壤改良研討會」,由日本國土交通省官員及國內專家學者,就實務經驗進行交流對談,期待這樣的分享能讓臺灣的樹木越來越健康、公園綠蔭越來越美!
被譽為「都市之肺」的大安森林公園,佔地約26公頃,在興建之初因基礎夯土過於硬實、地下水位高及多餘水份無法有效率排出,使樹木生長受限,這也是我們需要克服的問題,希望透過日本樹木醫的協助下,可以讓公園中的樹木生長更為茁壯健康!
公園處處長黃立遠表示,要讓樹木長得又高又壯,樹木的基盤十分重要,這次的研討會所發表的研究已推動3年,透過6種土壤改良的方法來探討整個大安森林公園樹木生長問題。臺北市是臺灣首都,希望可以當其他縣市政府的標竿,藉由這次的專家研討會,尤其是日本對於樹木的保護與樹木的研究比臺灣先進許多年,期望可以藉重他們的專業與技術來協助我們把樹木種好,打造出樹木蓊鬱、林蔭倍增的森林都市。
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郭城孟執行長表示,一萬年前由於海水倒灌使土壤鹽化、臺灣土壤異質性高等因素影響下,大安森林公園並不是最適合樹木生長的所在。種出好樹是市府、基金會及日本專家學者很大的挑戰,如果臺灣各地都可以種出很棒的樹,那絕對是世界級的議題,期望未來舉辦國際研討會時,可以向各國學者報告在土壤異質性高的條件下,臺灣如何種出生長良好的樹木,讓臺灣在國際的舞台上嶄露頭角。
街路樹診斷協會技術顧問伊東伴尾及副會長笠松滋久表示,經調查大安森林公園因地下水位高、土壤硬實、石礫含量高及腐植含量不足及水份無法有效率排出等問題,使植物生長受限。因此,開始進行為期三年的土壤改良試驗以改善樹木生長。從伊東伴尾技術顧問的試驗結果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土壤改良方法,包含花費的勞力、時間以及其他因素,對樹木的活力及生長量也會不同。笠松滋久副會長則針對各種調查和試驗了解到的土壤改良會使土壤發生什麽樣的變化,以及對樹木與其根系會如何生長來作說明,期望此次研究結果可廣泛應用到臺灣各地的公園綠地及道路,培育出更多健康且茁壯的樹木。
國土交通省國土技術政策綜合研究所飯塚康雄說,近年來地球暖化造成氣候異常,暴雨、颶風使得日本、臺灣等地都有都市淹水狀況,為改善淹水情形,特別參考及研究在美國等地方積極推動讓雨水能滲透進地底下的都市綠化方法,並結合日本原有植栽基盤整備之經驗,說明根系生長分布和植栽基盤的關係,介紹草皮打孔機使土壤鬆軟化、挖掘溝渠進行土壤改良及排水層工法等,並提到如何整備透水性、排水性、保水性良好的植栽基盤以促進樹木健全生長,希望能對臺灣制定樹木保護相關對策有所幫助。
相信透過這次大安森林公園土壤改良試驗的長期觀察,可做為其他公園土壤改良之參考,並將此改良的經驗分享給相關綠化單位,推廣正確的照護樹木觀念、重視樹木基盤環境,共同攜手把樹種好,給樹木生長更好的環境!